新作文
主办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1009-9433
国内刊号:14-1274/G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73639 人次
 
    本刊论文
这是一场暂时艰难的变革

   管建刚先生,我熟悉;李伟先生,不陌生。管先生在《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3期)中发出的“阅读教学革命”之声音,我细读了,随即写了一篇拙作《母语教学该有新声音了》来回应(《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5期发表);李先生的大作《写作本位,你该还阅读教学一个道歉了》(2013年《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第7&8期),我拜读几遍,以下面文字商榷。

    一、到底是谁向谁道歉?毫不夸张地讲,三十多年来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的确疯狂,作文教学犹抱琵琶!全国各地举办的打着语文旗号的阅读教学研讨活动,有几个以写作教学命名的?我国小语会是相当专业的机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举办过很多届阅读教学大赛、阅读教学观摩课,一届一届又一届,小学写作教学大赛、观摩课搞过几届?读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育资讯,知这些国家的学生98%以上喜欢写作;看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很多语文教师熟知自己所教的学生是那样讨厌写作,并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你手中有我国大陆正在使用的14套小学语文教材、台湾省的3套国语教材、美国的英语语言艺术教材、日本的母语教材,对比之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我国大陆小学语文教材对阅读教学的确是最重视的,可列为世界之最!而写作教材整个来看就是附庸!(我国大陆的小学其实没有“写作”,我们使用的词叫“习作”,这是大家都在叫好,其实世界上只有中国大陆明确表示、反复强调在小学阶段使用的,是不利于真正写作教学的词汇。)其实,仅仅从课文量上就可以看出多得惊人(台湾省每学期只学12~14篇课文,日本每学期只学4~6篇课文,美国每学期只学10篇左右课文,我国大陆苏教版教材课文量最少,每册22~27篇,其余版本均在30~40篇,上海版最多40~80篇左右)。读那么多的课文,按照道理讲,我们的孩子应该比台湾省、美国、日本那里的孩子更喜欢、更会写作才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再看看我们大陆的写作教材,真的不像写作教材。看台湾省、美国、日本的小学写作教材,文体知识、写作策略、修辞介绍、如何描写、如何使用词语、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都有,都是以儿童能接受的语言编写的,但我国大陆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你能找到这一切吗?面对这一现实存在,谁向谁道歉?是重视写作教学的向阅读教学道歉?还是重视阅读教学的向写作教学道歉?不言而喻!李伟老师的道歉说,窃以为不当!

二、按照正在使用的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不应该有写作细读《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与内容的“阅读”、实施建议的“关于阅读教学”、评价建议的“关于阅读的评价”中,你是找不到“读写结合”这四个字的。事实上,当下正在使用的《语文课程标准》根本没有“读写结合”这个词组,只在实施建议的“关于写作教学”中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渗透”。面对如上规定,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阅读教学中出现写作是违反《语文课程标准》的。像管建刚先生在阅读教学中这么强调写作,同样是违反《语文课程标准》的。所以无数的阅读教学比赛,不管是国家级,还是省、市、县、校级,有的老师课堂中有写作小练笔,有的没有。其实,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没有的才是符合标准的阅读教学,有的都是违反标准的。违反标准的阅读教学,注定不该获奖(但评委没有这么严格)。所以,真正遵守《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写作教学中要有阅读,不是阅读教学中有写作。当然,这样的事实注定是片面的、不当的,所以我说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这方面是存在问题的,以后修订得改!我猜想,管建刚先生肯定也发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严重问题,因此管建刚冒天下之大不韪要革阅读教学的命,要让阅读教学中有写作,甚至用了一个让无数纯纯地热爱阅读教学的老师无法接受的词组——指向写作,这是危险的!肯定会遭到众多教师指责的!三、0.333式语文真的应该变革了我写的《母语教学该有新声音了》中有一段文字被《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编辑删除了,而这段文字,管建刚先生觉得挺有味道。被删除的那段文字是这样的:如果从全语文的角度看母语教学,母语教学应该有三种:一是那种纯纯的阅读教学占主体、读写结合式语文,我把其称为三分之一语文,也叫0.333式语文、三十三分语文,也是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整个人生来说难以合格的语文,也是不可能缺少的语文,缺少这个三分之一,也就不可能有后面的三分之二、三分之三;二是像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母语教学均是以“写作为中心进行的母语教学”,其教材都是这样编写的,这就是从三分之一走向三分之二的语文,这样的母语教学能让学生明白人为什么要写作,获得一定的写作思想,习得一定的写作技能,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并能让很多人在未来的工作中不忘读书与写作,这种语文也叫0.666式语文、六十多分语文,这样的语文应该算是合乎各国制定的课程标准下的合格语文,而上面所说的三分之一语文自然包含其中;三是三分之三的语文,这是一种能让人真正多读多写的语文,是一种造就更多学科精英的语文,因为从世界各国无数真正的精英来看,他们无一例外均是终生爱读爱写的高手,这种语文对教师、学生要求太高,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很难找到这样的班级,但这些学生却藏在无数的班级之中。很显然,管建刚先生的这一阅读教学革命,有着三分之二语文的味,就是三分之二式的语文,是告别三分之一式的语文的做法。而这种味来之不易,一个不多年研究、多年进行专业化写作教学实践的语文教师是很难产生这种味的。那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为什么能做成三分之二式语文?原因很简单,他们从三分之一式语文的痛苦中走出来了,这些国家的老师整体素质很高,他们对写作理论不是陌生者、讨厌者。而我国中小学教师因为师范院校中几乎不开专门的写作学课程,而我国至今还没有一套“儿童写作学”理论著作,大多数语文老师自己都不愿意写,让这些教师用真正的儿童写作理论去指导学生写作,难度太大了!管建刚先生与绝大多数老师不一样,这些年,他在用心做儿童写作,他在大量实践中撰写的著作完全可以构建起中国的“儿童写作学”。管建刚先生非常有智慧,他在大量的写作教学实践中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在他的文章及著作中常说的作品意识、读者意识、写作动力、自主修改等。这种躬身实践的大发现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写作学理论是完全一致的,比如《加利福尼亚公立学校阅读/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框架(幼儿园至十二年级)》所讲的一至十二年级的写作内容标准,每一年都重复着这样的内容——“作品能表现出学生对读者和写作目的的认识。学生能根据需要完成写作过程各个阶段的任务(如预写作、打草稿、修改、编辑)。”课程标准中重复着这句话,教材按照这样的理念去编写,教师怎么可能让写作的地位下降?李伟先生在大作中说:“任何游离于阅读理解之外的写作表达,都会成为无所依傍而随风飘荡的孤魂野鬼,害了自己,也拖累了阅读和写作教学。”这句话是对的!李先生又说:“您的识字、阅读、写作的三层小楼建于‘写作本位’的流沙之上,并不牢固。”这一点我很难赞同!管建刚先生永远不会游离于阅读理解之外去做写作之事,凭管建刚的智慧怎么可能会犯下把小楼建在流沙之上的错误?虽然他展示的课例可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国公开课式的课文教学,也就是一篇课文教一二课时,想做到天衣无缝,注定是违反母语教学规律的。(世界上一篇课文只教二三课时的国家,肯定是不多的!世界上有公开课的国家,同样是不多的。)管建刚这一来之不易的实践应该是一种突破,是许多国家与地区在母语教育实践早就实践的,要求所有的老师接纳肯定是不可能的,教育需要创新,教学需要创意,革除不当,有些创意,母语教育是永远不该放弃的。四、“迁移、模仿、背诵、语感”这些词汇,需要重思读李伟先生的大作,看到了“迁移、模仿、背诵、语感”等词,让我不得不多说几句话。我认为,这几个词需要重新注解。先说迁移。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为迁移而教之理论可谓盛行。自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来之后,“为理解而教”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教育理论。这里的“理解”不是理解课文中的“理解”,而是理解学生的智能,然后去教。李伟先生谈到了由读到写的迁移,是一条普通路、常规路,可能是一条没有建构在理解学生多元智能上的教学之路。儿童天生具有写作能力,你如果还走由读到写的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残酷的,因为他们在错误的引领下,一生都不会爱上写作。迁移之路要走,理解之路,特别是理解儿童这条科学之路更要走。再谈模仿。中国是模仿大国,南京一初中学生多会模仿,小学几年的模仿写作,让他在埃及神像上写下了“xxx到此一游!”中国今年的大黄鸭事件震惊世界,国外评论家说中国太缺少创意了!你看看中国的各大城市,那么多的高楼大厦,有几座楼创意十足?模仿真的非常可怕!就是因为小学生善于模仿,我们才该打破,才不能让孩子继续那样模仿下去。读台湾省的语文课程纲要,你会发现这个纲要开篇就提创作,也就是说台湾省的小学写作教学是从创作开始的,而我们大陆是从写话、习作、练笔等模仿开始的,小学阶段模仿六年,模仿出了对写作的喜欢吗?没有!远离创作的习作教学永远称不上写作教学!远离创作的习作教学永远难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写作!我国那么多学生害怕写作,与整天模仿来模仿去,让一个人远离创造是有关的。我不是说不要模仿,但满脑子是模仿,整天强调着模仿,这样的教学多么地可怕!关于背诵,大陆的《语文课程标准》与台湾省的语文课程纲要差距更大。大陆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背诵要求很多,优秀诗人240篇(段)是明确写着的。但台湾省不要求背诵,整个课程纲要只字不提“背诵”。大陆现在的背诵早已经成为死记硬背,为了某种展示,为了试卷中的“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几乎是考完就忘,想指望这些篇、段之云下雨,不知在何年!哪些人会下雨,哪些人不下雨,难以预测!台湾省没有背诵,一篇课文、一首古诗学两个星期,根本不需要死记硬背,因为那么长时间的阅读理解、写作参与,肯定内化心中。全盘否定背诵肯定不对,但过分强调,把母语学习寄托在背诵上,历史早已证明,无数人受害其中。最后说说语感。我非常赞同潘新和教授对语感的诠释,潘新和教授说,没有文体感,就不会有语感。李伟先生在文中说:“先贤们关于写作的真知灼见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培养和获得语感。”先贤未必什么都是千真万确的!先贤们的这句话是正确的,但没有写作的阅读,即使你读了万卷又有何用?德国有位被称为读书最多的人,他叫汉泊尔,一生读了7万册书,并且进了世界吉尼斯大全,但一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因为他不愿意写。再看看现在的阅读教学,教材上没有标出文体(台湾省三套教材,每篇课文都明确标出文体),课堂上教师不讲文体,不管哪种文体都能教成记叙文样式,这样的教学,读得再多,又能获得多少有价值的语感呢?管建刚提出的阅读教学革命,对于大陆的语文教学来说肯定是一场暂时艰难的变革。因为理解、认可、落实,需要教师对写作非常通透,需要教师对阅读与写作有一种整体的认识,需要教材大变身。但变革的实质就是打破,就是给予人一种希望。我觉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教师素养的不断提高,随着学生对写作是人生存的第一技能的认识,随着新教材的产生,这火一定可以燎原。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新作文》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新作文》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